
共享经济:
昙花一现还是蓄力待发?
自2018年年末开始,ofo共享单车负面消息频发,多家媒体纰漏了ofo共享单车退押金难的问题。2018年12月20日,深陷困境的ofo共享单车及其创始人戴威收到了法院的多条限制消费令,包括不能乘坐飞机、旅游、度假等。
三年的时间,戴威遭遇了从神坛到低谷的变故。2015年8月,戴威创立了ofo共享单车,首创无桩共享单车,标志着国内共享经济的兴起。一时之间,戴威成为神话。2017年夏季,戴威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,成为参加该会最年轻的企业家。然而,一年之后,ofo共享单车境遇急转直下,戴威也成为众矢之的,有媒体评论称,“ofo共享单车的经济模式就不可能存活下去”。
然而,在共享单车普遍唱衰的同时,哈罗单车却异军突起。哈罗单车自2017年与永安行合并后,资本上涨。阿里巴巴、春华资本、纪源资本等知名公司领投。借助支付宝平台巨大的流量,哈罗单车用户数急剧增长。同时,在芝麻信用的约束下,用户能更规范用车。IT桔子官方网站显示,截至目前,除去未披露数字,哈罗单车共计融资208亿元。
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,共享单车的发展俨然置身于冰火两重天。共享经济,到底是昙花一现,还是蓄力待发?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。
共享经济在中国
2010年前后,随着Uber和Airbnb 的共享经济模式在欧美市场迅速崛起,共享经济开始进入我国大众视野,恰逢天时地利人和,我国迎来了共享经济的全面发展。
手机网民数量庞大
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技术的革新为共享经济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,2016年我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已达到75.7%。中国网民数量庞大,据第39次《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6年12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7.31亿,人口红利巨大,其中手机用户网民占比达到90%以上。
手机网民规模占全体网民规模比例
千禧一代的成长与互联网的发展轨迹相贴合,受成长环境影响,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新鲜事物,占据网民主力。
移动支付成为主流
2016中国网民年龄结构图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