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共享经济遭遇寒冬

共享出行遭受重创

        盛极必衰,共享出行领域首先遭受重创。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由于大量单车挤入市场, 投资热, 竞争激烈, 消费者需求与单车供应不均衡, 市场投入量过于饱和、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不完善、资金链断裂等原因, 导致大部分单车被淘汰, 单车种类骤减。供过于求的单车一时间成为了新型垃圾,废弃的单车堆积如山。

 

        2017年6月13日,第一家共享单车“悟空单车”倒闭。町町共享单车创始人丁伟投资了几千万, 却仅使得町町单车存活八个月。随后在2017年内陆续有7家小型共享单车企业倒闭。

 

        共享出行行业的独角兽企业虽未受波及,但也未能幸免,2018年4月美团全资收购摩拜,下半年ofo陆续退出国外市场,年底因拖欠凤凰6800万采货款被起诉,随后因无法退还押金陷入舆论漩涡,一发不可收拾。 

        2018年5月6日和8月24日,先后发生两起滴滴乘客遇害案件:空姐遇害案和乐清女孩顺风车遇害案,滴滴出行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,全面升级自身的安全机制。同时,也引发了公众对网约车平台安全问题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讨论。

 

        这两起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,2012年到2019年滴滴平台已发生数起相关案件,只是未引起重视。这两起本有可能避免的事件彻底激起民众的愤怒,滴滴平台订单量急剧下滑,IPO计划也被搁浅。

7.png

2012~2019年滴滴平台相关案件数

共享企业纷纷关停

        共享出行出现问题,并非意外,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,况且是在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。因为眼红巨额融资而盲目投身共享经济,照搬其它企业的运作模式,将其冠以“共享”二字,并不能真正成功地建立起一家共享公司。


        雷军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风口:“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”,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参与者会这么多,然而待大风刮过,盲目跟风的共享企业失去了助力,如果没有对自身长远发展的冷静思考,以及行业态势的高瞻远瞩,在危机面前只会毫无招架之力。


       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IT桔子官方数据显示,2017年一年内破产企业达到454家。

3.png

2015~2017年共享企业关停数

       我们根据媒体公布的信息汇总了2017年“死亡”共享企业的关停原因。这些企业死亡的原因多为资金链问题。

2017年死亡企业原因汇总

        现有的共享经济盈利模式主要有四种:一是押金与租赁收入,二是广告收入,三是大数据收入,四是融资收入。押金与租赁收入是共享模式盈利的根本,但实际上这一途径并未给企业带来太大的收益,以ofo小黄车为例,收入端押金为99元,0.5~1元每小时,每天假设使用十次,成本端每辆300元,最快收回成本需要3个月,实际上成本端还有人工维护费,且ofo单车损耗率为30%左右,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回收时间过于漫长。

        摩拜CEO王晓峰也曾说过,如果有30%的利润率,就没有必要再找投资者,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融资。赢利点少,盈利模式不清晰也是目前共享行业的通病,再加上同类共享产品运营模式多为对独角兽企业的复刻,更难找到新的赢利点。他们主要依赖融资完成企业运作,一旦实际负荷大于融资额,则会资金链断裂,导致项目无法运转,最终死亡。

奇葩共享来去匆匆

       值得一提的是数次被推上舆论高潮的奇葩共享,共享经济如日中天时,人人都想分一杯羹,奇葩共享层出不穷,共享男友、共享床位等让人大跌眼镜。“夺人眼球、登上热搜、非议群嘲、迅速湮灭”,这些共享项目问题多发,最终免不了来得快去得快的命运。

9.png

共享行业新局面

        近几个月,关于“ofo押金难退”的新闻将共享单车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,ofo官网最新一轮的融资停留在了2018年12月。此时ofo企业内部也是麻烦不断,3月25日,ofo官方微博发布声明,表示ofo从2018年年底开始陆续查处了多起贪腐案件,主要涉及职务侵占、倒卖公司财产等违法违规情况,涉案金额数百万元。目前等待退押金的用户还在一千万以上,ofo何时才能走出困局。

        更多人开始冷静下来,思考如何让共享经济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

 

        经历过共享经济的风起云涌之后,行业格局发生巨变。据统计,共享单车最“热”之时,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多达77家,但截至目前,已有超过20家倒闭或停止运营。不止共享单车,共享经济领域也持续遇冷。2018年,共享经济领域投资额度出现下滑。     

2016~2018年共享经济各领域融资额

        共享经济经历了2016年的茁壮成长,2017年的遍地开花,也经历了2018年的一些风波和2019年的审慎对待;从共享领域看,它经历了共享单车、共享汽车、共享充电宝,也经历了意想不到的共享睡眠、共享宿舍、共享家电……共享经济似乎成了哆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,只要贴上一张二维码,就真的是“万物皆可盘”。可是,市场就是这么现实,消费者仿佛一夜之间就没了“新鲜感”,ofo等不少曾经“红极一时”的共享经济产品纷纷面临“寒冬”的考验。大众也逐渐失去了对共享经济关注的热度。

2013~2018年共享经济关注度

来日方长
如火如荼
bottom of page